大學加學費|劉智鵬倡討論按學科釐定學費可行性 崔日雄建議按通脹加學費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4/06/20 11:25

最後更新: 2024/06/20 22:50

分享:

分享:

選委界立法會議員、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在電台節目上表示,現時應檢討學費調整機制。(資料圖片)

本港8間資助大學學費27年來未有調整,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日前預告有機會於2025/26學年、即明年起逐步上調大學學費。消息亦指,政府初步計劃連續3年加學費,每年加幅達5至9%。有議員認為,收回成本不在「朝夕之間」,建議由較低加幅入手、「攤長時間」加學費,並檢討學費調整機制,或討論按學科釐定學費的可行性。

最新影片推介

選委界立法會議員、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在電台節目上表示,調整學費並非為解決政府財赤,或為大學提供更多經費發展,而是要啟動停擺逾20年的學費調整機制,故現時應檢討有關機制,或討論不同科目不同學費的可行性,以便日後按學科成本釐定學費;但他不贊成以不同學科畢業生薪酬作為調整學費的參考。

劉智鵬亦稱,加幅若偏向5%,涉及逾2,000至3,000元,若以每月計算,即平均為逾200至300元,相信大學生只要做數小時兼職或在學校服務已能應付、抵銷加幅;但若連續3年每年加9%,3年後每年學費最高達5.4萬,對學生負擔較大,故應調整學生貸款金額及延長還款期,減低對學生及家長的負擔。

職道生涯規劃輔導協會總監崔日雄則認爲,加幅過高,若用3年時間追回過去逾20年均無上調的學費,對學生造成負擔,建議政府按物價指數調整學費,每年加幅達1至2%較為合適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